曾几何时,HPV疫苗一针难求,不少人飞往香港打针,甚至不惜高价求购。然而短短一年间,市场风向急转直下。浙江多家医院的九价疫苗接种量腰斩,二价疫苗更是不及去年零头。这戏剧性的转变背后,究竟发生了什么?
数据显示,某绍兴区域的九价疫苗接种量从去年的45,381剂次骤降至15,922剂次,二价疫苗更是从1,498剂次跌至191剂次。记者走访浙江1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,几乎处处都能听到"随到随打"的回应,与此前预约难、一针难求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。
这场市场剧变源于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。万泰生物以65%的降幅中标采购,沃森生物更是以27.5元/支的低价入市。一支HPV疫苗的价格,竟然只相当于一杯奶茶钱,这让曾经花费千元购买疫苗的消费者倍感无奈。
在这场价格大战中,智飞生物的处境尤为引人关注。作为国内疫苗代理领域的龙头企业,智飞生物走过了一段传奇历程。2002年,蒋仁生和刘俊辉以50万元收购濒临倒闭的重庆金鑫生物制品公司,开启了智飞生物的创业征程。两位创始人在发展方向上产生分歧,最终分道扬镳。刘俊辉另创沃森生物,而蒋仁生则带领智飞生物走上了疫苗代理之路。
智飞生物凭借A+C脑膜炎疫苗的代理权获得第一桶金,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。代理模式的短板逐渐显现。2023年财报显示,智飞生物代理产品营收高达519亿元,而自研产品收入仅不足10亿元,形成悬殊对比。这种过度依赖代理业务的模式,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面临严峻挑战。
随着国产疫苗厂商的崛起,智飞生物赖以生存的高价疫苗市场正在被瓦解。虽然凭借与默沙东的合作在过去几年收获颇丰,但面对价格战的冲击,其市场优势正在逐渐消失。这不仅考验着智飞生物的经营策略,也预示着整个疫苗行业即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。
疫苗市场的这场变革,终结了此前的卖方市场,但也带来了新的思考一家企业究竟该如何平衡代理与自研的关系?当代理红利逐渐消退,智飞生物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?
当一支HPV疫苗的价格从千元跌至几十元股票杠杆配资公司,这是普惠民生还是恶性竞争?面对市场变局,依赖代理模式的企业该何去何从?